“以后可以在自己的国家实施人体冷冻了。” “就是不知道费用比起美国阿尔科怎么样?”…… 8月14日一大早,人体冷冻复活交流QQ群活跃了起来。
群里讨论的,是中国首例本土人体冷冻。今年5月,位于山东济南的银丰研究院冷冻了去世的肺癌患者展文莲。展文莲的家属期待,未来某一天,她能再度醒来。
这让那些关注人体冷冻的人惊讶又兴奋。他们用各种方式尝试推动人体冷冻。有的想普及观念,
有的想从科研入手,还有的,准备了钱。
大家之间的联系松散,有些人甚至并不认可对方的理念,但又因为人体冷冻这个纽带,被划进了同一个圈子。
但他们不知道的一点是,
美国最大人体冷冻机构曾被前员工爆出“黑幕”。
他们帮助中国首例冷冻人联系到了美国机构,
他们说:
“现在选择人体冷冻就是对。”
QQ群的管理员是北京人赵磊。2012年,他和发小李俊铎一起建了这个群。
在圈内,他们最为人所知的“功绩”,是协助杜虹家人联系美国人体冷冻机构阿尔科,并最终促成此事。
杜虹成为中国首例冷冻人,而QQ群的成员,也在那之后从20多人跃升至200多人。
7月底的一个晚上,《科技日报》记者见到了赵磊和李俊铎。他们一个是IT人,一个是航天工程师。他们支持人体冷冻,说话斩钉截铁:
“我们可以说,现在选择人体冷冻就是对。”
“我确实不能判断将来这个人能不能复活。但‘火化’是假设了一个‘已知’,认定他未来永远不能复活。但这个假设万一错了呢?”赵磊说,为什么不给那些“可能”留一点希望?
以前,他从科幻小说中读到了“人体冷冻”,当时也觉得是“天方夜谭”。冷冻过程中水会结冰,势必破坏细胞。直到赵磊接触到美国阿尔科,又仔细研究了阿尔科官网上的介绍后,他才发现——这事可行。
冷冻机构会用防冻剂来置换人体内的血液和水分,防止温度下降过程中产生冰晶。“冷冻”,其实是“玻璃化”。“我看了他们贴出来的对比图,采用现代玻璃化溶液保存的脑组织几乎没有冷冻损伤。”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脑部结构可以完整保存。赵磊说,如果记忆和意识是基于某种信息结构而存在的,只要这种信息结构还在,记忆和意识就不会消失。他用他熟悉的计算机打比方:人是一台电脑,记忆就是硬盘里的信息。硬盘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坏掉,但数据还在。“你会因为硬盘坏了,就把电脑给砸了吗?”赵磊支持死亡的信息论。他认为,只要记忆和意识还在,这个人就不算“死”了。
赵磊甚至想,如果人体冷冻实在价格高昂,他就自己买防冻剂,自己把亲人冻起来,自己保存。“哪怕几十年后,科学研究证明,真的没办法复活,但那个时候我才能说,我真的是‘尽力’了。”
“现阶段不该把精力放在商业运作上”
在杜虹被冷冻之前,赵磊一度认为自己很孤独。“还以为全中国就我们几个人关注人体冷冻。”
他不知道,东北一座小城里,当着公务员的孙万春,心里也有个“人体冷冻”梦。这个梦想甚至比赵磊和李俊铎的更宏大。
孙万春四十多岁,身材瘦削,头发微微泛白。第一次和记者接触时,他就发来微信:“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计划得挺大,要成立公司、科研机构和基金会。”
“树(孙万春的网名)嘛,他有点低估搞基础研究的难度。”赵磊觉得这想法不大现实。
如今的孙万春也是人体冷冻圈内的活跃者。他自认对生死看得很淡,但“好不容易能以智慧生命的形式存在一回,为什么不多活一会儿呢?”
孙万春曾加入一些生物学类的论坛和QQ群,尝试寻觅志同道合者。“有时候一提‘人体冷冻’,人家就把我踢出去。”他笑,也不以为意,“他们觉得我就是骗子。”
孙万春说,“骗子”确实有。在一些网络群组里,有些人急切地想建立人体冷冻机构,这些人就是“骗子”。“他们觉得有利可图,这件事有巨大的商业空间。”他摇摇头,“现阶段不该把精力放在商业运作上。”
精力应该放在基础研究上。低温生物学发展了,人体冷冻复活才有可能实现。孙万春觉得,这个使命落在了自己肩上。他认为,他可以当一个很好的协调者和组织者,发起一支支持低温生物学发展的民间力量。
质疑声也有。比如,“你一个小县城的人,和科学家在一起能做什么?”再比如,“国家的科研项目动不动就是几个亿,你那点钱能干啥?”
质疑归质疑,孙万春已经找到了他的同行者——在美国的科学家魏晓曦和在深圳的企业家岑亮。
“人体冷冻不是伪科学”
2014年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博士毕业,魏晓曦在美国创立了一家公司X-Therma。
在今年6月底召开的国际低温生物学与生物资源大会上,她作为特邀嘉宾作了关于抗冻保护剂的开幕主题演讲。
“我以前看过她的报道,没想到10年后,她真的还在做那件事。”孙万春对魏晓曦的坚持充满赞赏。
他说的报道,是2005年浙江本地一家媒体写的——《大二女生发誓让冷冻人复活 医学专家:目前不可能》,新闻的主角,就是魏晓曦。
“很多人对死亡的概念并不理解。”法律和临床医学定义的死亡,并不等同于生物学的死亡。魏晓曦解释,就算人已“死亡”,但大量的生物组织和器官都还保有完整的生命功能,并没有“生物死亡”。
作为科研人员,她习惯用数据来证明观点
:离体心脏可以在低温环境下存活4—7小时,肾脏存活时间可以突破16小时。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我们对死亡的定义会越来越接近‘生物死亡’。所以,现在的人体冷冻并非冷冻真正意义上的‘死者’。”魏晓曦强调,低温有效降低化学反应速率从而延续生命有“坚不可摧”的科学基础。在实践上,科学家也已成功冷冻并复活一些分散的细胞。“所以人体冷冻不是伪科学,它从理论上经得起推敲。”
但是,十多年来,低温生物学发展相对缓慢,魏晓曦觉得,核心问题在于抗冻保护剂鲜有突破,“到现在,我们还在大量使用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发现的小分子抗冻剂。”效率低、毒性大,是传统抗冻剂的“痛点”。
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或许应该从化学层面寻找解决方案。本科毕业后,魏晓曦到美国深造,主攻“超分子化学”。“冷冻复苏的瓶颈是抗冻剂,急需化学层面的突破创新。这是核心问题,不能避重就轻。”她说。
大自然给了魏晓曦启发。动植物体内就有抗冻蛋白,但这类蛋白提纯困难、价格高昂,她另辟蹊径,利用仿生纳米技术模拟鱼类等生物体内的天然抗冻蛋白。魏晓曦介绍,这类仿生抗冻分子的效用是传统小分子抗冻材料的500倍,而且对细胞无害。
X-Therma就是一家研制新型抗冰材料和低温保护剂的科技公司。它获得了来自美国国防部“实时器官”计划、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等大项目基金的支持。魏晓曦的团队,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做研发工作。她强调,公司做的是新型抗冻保护剂,而“人体冷冻”,是她的个人兴趣,是她个人对生命最终归宿的一种选择。
“这条路当然会崎岖坎坷,但总要有人往前走。无限风光在险峰。即使一生未必能到达顶峰,但沿途的风景本身已美不胜收。”魏晓曦声音轻柔,但语气坚定。
她想当那个在科研领域往前走的突破者。她清楚科研没有捷径,无法一蹴而就,需要大量研究,需要更多智慧,也需要社会的宽容。“任何新兴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时间,大家不妨以更包容的心态,看看发展的可能性吧。”魏晓曦说。
人体冷冻复活还很远,但新型抗冻剂并不远。魏晓曦公司的产品已经进入扩大量产阶段。“希望一两年内,我能为国内同胞做些对医疗健康有意义的事。”
“人体冷冻绝不是终点”
孙万春找到的另一位合作伙伴是岑亮。他是“70后”,管理着一支投资基金,业绩数字漂亮。
赚了钱,就要开始思索人生的意义。“世界一些顶级的富豪,也在基础科研上投钱。你看,SpaceX的马斯克,Facebook的扎克伯格,还有比尔ⷧ쨣¢ݥ𒑤ﴯ谤𘀥𑂩⣤䏤𘜨忣
对岑亮来说,这个东西就是生物科学。
它很烧钱,岑亮也想清楚了,要以基金会的形式来做。“等我现在管理的投资基金做到百亿规模了,我就把它的利润捐出来,成立一个生命科学方面的基金会,投资科学项目,奖励科研人员。”
至于人体冷冻,那只是生命科学里的“保险方案”,岑亮说,它都算不上是最前沿的东西,它是一种过渡,一种“退而求其次”。一些人的生命实在时日无多,人体冷冻可以为他们保存最后的希望。但如果科技发展能把衰老、癌症这些问题都解决,人体冷冻的需求甚至都不存在了。
“我希望三年内,魏晓曦那边能够实现新型抗冻剂的量产,它对人体冷冻会有关键性的推进作用。”而岑亮自己,则努力在三年内,把投资基金做到“响当当”的地步,再建立他们设想中的生命科学基金会。“总之,人体冷冻绝不是终点。”
围绕国内首例本土人体冷冻,网友贴来其他人的评论:“目前接受这种试验,和安乐死差不了多少。”
“这个实际上近乎玄学,伪科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选择都值得尊重。”“这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个社会和伦理问题。”“冷冻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但怎么冷冻还是个挑战。”“实验成功了,土豪就有机会永生了。”
美国最大业内机构曾被前员工爆出“黑幕”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文莲的手术中,美国专家阿伦ⷥ勯aron Drake)在来到银丰研究院之前,已经在美国最大的人体冷冻机构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Alcor,以下简称阿尔科)工作了近十年,参与了70多例人体冷冻手术。
阿尔科也是世界三大提供冷冻人体业务的机构,
成立于1972年,总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并在1976年进行了首例人体冷冻术。
2015年,科幻小说《三体》的编审之一、重庆女作家杜虹离世后,也成为了人体冷冻机构的一名“病人”。她的遗体被送往阿尔科在美国的总部,其中,她的头部被分离保存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下,期待未来的科技能令其找回“记忆”。
不过,目前世界上的人体冷冻机构能操作的只有冷冻和保管步骤,“复活”没有先例,也尚未被提上议程。与此同时,阿尔科也面临过质疑。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曾在阿尔科工作过8个月的一名员工在其2009年出版的书中,曾披露了阿尔科处理“病人”时的诸多细节,一些做法被指“残忍”。
此外,由于从没有出现“被唤醒”的案例,也有批评者认为阿尔科只是为了诈骗人们的钱财,而无法兑现“永生”的承诺。
不过,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一篇报道中曾指出,阿尔科主席丹尼斯-科瓦尔斯基曾表示,“关于人体冷冻,我们有一句谚语,‘被冷冻,将是可能发生在你身上第二糟糕的事。’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你肯定会被再次唤醒,但可以保证的是,如果你被埋葬或火化,你肯定会永远消失。”
2009年,曾在阿尔科基金会工作的拉里ⷧʥ级鈤𘀦𐍥ʥ淥滤𝓯葦逧🥩ᓧ캩ꗥ𒌦˯rozen: My Journey Into the World of Cryonics, Deception and Death)的书,内容依据为拉里在阿尔科一线工作时获取的秘密资料、照片及录音。
在书中,拉里披露阿尔科对于“病人”的“处理方式”非常残忍,哪怕是著名棒球明星泰德ⷥ聥𛉥熦ed Williams)的遗体,也受到了野蛮的对待。拉里声称当遗体被推进基金会的手术室,“病患”的血液将被抽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将冷冻伤害降到最低的化学混合物。而当遗体的头部和躯干需要分开时,“我亲眼看到……他们实际上用的是锤子和凿子。”拉里说,“我真的看到他们用凿子和锤子完成‘断头’。”
而让拉里决定揭露基金会内幕的是,他从同事那得知1992年基金会曾接收一位身患艾滋的39岁病患。这名病患已奄奄一息并停止药物治疗,但始终没有咽气。但拉里得知基金会里其中一名颇有经验的员工等得不耐烦了,干脆向病患注射了一种令人停止呼吸、加速死亡的药剂。
这些“内幕”被揭露时,拉里一度成为公众人物,而阿尔科也为此将拉里告上法庭,指控其诽谤。最后,双方间的较量以拉里破产及妥协结束。
拉里甚至承认书中有部分错误内容,包括他最初有关基金会虐待泰德ⷥ聥𛉥熦ᗤ𝓧쇦𘯤𘍥¤𝆨🙤𘀥㎦鶧럤𘍥𐑤﹩𐔧瑧瑤狦걦'e¼/strong>
阿尔科基金会成立已超过40年,总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1976年。阿尔科进行了首例人体冷冻术,对象是该基金会的创始人佛雷德ⷩ趤¼/p>
根据美国亚利桑那州法律,这个基金会具有医学科学研究性质,它被定义为提供人体冷冻技术的非营利机构。
根据阿尔科基金会的官网公示,其会员可以来自全球各地,可能产生的费用主要包括三大类:
人体冷冻的费用(包括保险)、会费及紧急情况备用冷冻费用。
截至2017年7月31日,该基金会己拥有1139名会员,370名准会员,并有152名“患者”接受了人体冷冻保存技术服务。
目前,阿尔科提供全身冷冻的费用为20万美元,脑神经系统冷冻费用约8万美元。而会费可按年、半年、季度和月份支付,根据会员期限、年龄、是否为学生等因素费用不等。有的年费可高达770美元。但据《新京报》报道,该基金会行政助理马吉ⷥ勨ᨧ交𘍤詧淥滦죩益𘯩ڨ𑘧쁨🐨¼/p>
阿尔科将“病人”的贮存地点建在远离地震带又远离大海的内陆地区,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现事故,甚至是恐怖袭击、战争等。而若是人为操作造成的问题,则需要由基金会来负责。
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艾弗莱斯曾参观阿尔科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的总部。那里的人体保存室亮着白色的灯,装着一个个银白色的不锈钢储藏罐,储藏罐上连接着数不清的管线,每个罐子上还有蓝色的“阿尔科”英文字样。大的罐子有两人多高,小的储藏罐也有半人多高。
而这些储藏罐,便是“病人”的“临时住所”。大的储藏罐用于冷冻保存整个身体,小的则用于冷冻脑部及神经系统。
世界三大人体冷冻机构
Alcor
成立时间:1972年
冷冻数量:100多人
收费:全身冷冻最低20万美元
靠客户捐赠进行研究
早期Alcor基金会的发展并不迅速,直到1986年一本名为《创造的引擎》的书籍出版后,才出现转机。这本首创“纳米技术”这个词汇的书籍,有一章专门论述了人体冷冻术。
目前,该基金会为100多人进行冷冻术,包括著名棒球运动员泰德ⷥ聥𛉥熦䧨䑥𒌦鹥𘁥利鱥𓈥𐔂𗨊쥰䨺뤽⼢r/>
基金会拥有1000多名会员,都是支持冷冻术的人,每年缴纳数百美元。美国《财富》杂志称,Alcor的客户包括很多亿万富翁,他们向基金会捐赠大量资金,资助其研究人体冷冻技术。
该基金会行政助理马吉ⷥ勨ᨧ亯🙦𘯤𘀥𝞨詧𝞦죩嬥︣¢ܦ葤𘍤詧淥滦죩¢ݥ幨ﴯܥ益𘯩ڨ𑘧ꩧ쁨🐨¢ݼbr/>
CI(Cryonics Institute)
成立时间:1976年
冷冻数量:153人
收费:全身冷冻最低15.5万美元
创始人系“冷冻术之父”
在美国,“人体冷冻研究所”(CI)是Alcor基金会的竞争对手。
CI成立于1976年,创始人是被誉为“冷冻术之父”的罗伯特ⷨ龤𘁦༣±962年,拥有物理、数学双硕士学位的罗伯特ⷨ龤𘁦༥级鈤ʦ𘍦鍦ˤ𘀤斦졦纤𝓥淥滦¤𘭩ℨ耯ܦ葧윯葤𘭧䧥䚦⫧𗠦ퟧ𖹥淥滨𝥣¢ݤ𘀦𗶩𗴯龤𘁦༦萤꒤𝓧俯熥𒌥𘭥鬤𝓥淥滦¼/p>
五年后的1967年1月12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73岁的心理学教授贝德福德博士因癌症去世。根据其遗愿,加州人体冷冻协会将他的遗体冷冻。
艾丁格看到畅想变为现实,便创立了“人体冷冻研究所”,其母亲成为该机构的首位“成员”。
截至2017年7月,“人体冷冻研究所”已经为153人进行了冷冻术,有1400多人与该机构签约。2011年,92岁的艾丁格逝世,他将自己的遗体冷冻,存放在“人体冷冻研究所”。他的两位“邻居”是他的两任妻子,她们先后在1987年和2000年去世。
KrioRus
成立时间:2003年
冷冻数量:54人
收费:全身冷冻起价2.8万美元
美国外首家人体冷冻企业
世界上另外一家比较大的“人体冷冻”公司是俄罗斯的KrioRus公司,成立于2003年,系首家美国以外的人体冷冻企业。
截至2017年,KrioRus已为54位客户进行了全身或头部冷冻,此外,有200多位客户与该公司签订了冷冻协议,甚至有人将死去的宠物交给KrioRus冷冻。
除这三家,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人体冷冻机构,一般也采取会员制。
虽然人体冷冻术还是小众“项目”,但是保险公司已经嗅到了商机。一些保险公司与冷冻机构联手,推出了针对普通人的险种。
英国《卫报》曾经采访了两个孩子的母亲维多利亚ⷦ𒂦¥幦𘯢ܤ𝓥淥滧ԧ鶦逢ݧ𑘣¥幥𐑨뱥𘀥🝩嬥︨𑻤🝩斦䖯𐑨復𞄦6英镑,就可以在辞世后享受冷冻服务。
网友的脑洞更加神奇
这位网友考虑的问题比较细致
这位杰胖胖感情比较细腻
小哥哥,你让我想起了韩磊的那首歌……
楼下这位,首先,你这个名字不太好
其次,你放心……
这条新闻我们会持续跟踪
哪怕是500年!
噢,对了
“高速”应该改成“告诉”
不得不说,这个小说有点冷